欢迎您登录 ,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

登录 注册
下载APP
小程序
  • 手机APP

  • 自选产品

  • 理财热线

张忆东最新研判:9、10月是逢低布局中国的好时机

2020-09-11 10:32 来源:聪明投资者

摘要:中国资产在全球都有着很好的性价比,而最好的核心资产是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。

“跟欧美相比,我们的传统行业核心资产估值更便宜,无论是金融地产、周期,我们的生产性、业绩可靠性比他们强。消费和一些科技股,我们的成长空间也会更强。”

“最好的核心资产是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,比如说有科技创新性,能够立足于中国内需,并且能够抓住海外全球的市场,从而在全球竞争中竞而胜之。”

“现在中国的一些先进制造业,无论是机械、化工、电力设备,甚至TMT领域里面,已经涌现出来一些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资产。它在国内的细分行业里边前两三名,而在海外至少已经跃居到了第一阵营。”

“投资者怎样能够更好的分享到中国权益时代的红利?有一个秘诀——定投,如果有闲钱就不断地定投。而且要做长期的财富管理,把钱交给长跑冠军……包括我自己,因为不能买股票,所以都是基金定投,分享权益投资大时代。”

“9月、10月,其实是逢低布局中国各个领域最优质资产的好时机。现在中国在全球是估值洼地,金融、地产之类的周期性核心资产,它们的分红收益率有点像可转债,但比可转债的性价比更好,这是传统行业的核心资产。至于消费、医药、科技,它们的长期逻辑还是很清晰,但是前段时间真的是多多少少有点泡沫了。”

“一旦经济复苏的预期在海外开始发酵,特别是11月,随着美国的疫情和美国大选能够明朗化,疫苗能够有三期临床,开始量产,美国大选也尘埃落定,那个时候整个的中国资产,特别是更便宜的港股里边的这些优质资产,会享受到复苏的红利以及人民币升值的红利”

“未来中概股的回归,以及更多代表国内新经济的企业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,互联网巨头们在香港市场相聚了——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美团、小米、拼多多、京东这些为代表的科技互联网巨头,它们成长的天花板还远远没有看到,所以它的成长性足以消化现在的高估值。”

“如果说有风格的切换,最快的时间节点是11月,还不是现在。现在只能是说阿尔法策略的扩散,成长风格的扩散,或者说成长股投资范围的延展,延展在哪儿?从消费、医药、科技延展到一些周期里边的阿尔法。”

以上,是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和华泰柏瑞总经理助理、专户投资部总监沈雪峰7日晚在华泰柏瑞基金举办的高端对话上,就核心资产的趋势与机遇这一话题,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。

张忆东认为,中国资产在全球都有着很好的性价比,而最好的核心资产是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。

他还谈到了港股市场、双循环、风格切换对应的投资机会,给出了明确的布局时机和方向。

本文整理了对话精彩内容,分享给大家。

中国资产在全球性价比非常好

问:这两天股票市场也有比较大的一个调整,美国也是一样。从全球配置的角度,你怎么看待当前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?怎么看待现在的市场?

张忆东:有两个层面,一个是业绩,一个是估值。

从业绩的角度来说,全球都缺乏增长点,所谓的“新平庸”时代。

经济低增长、零利率是常态,负利率资产、垃圾资产很多,但有效资产,我们所说的核心资产反而是少的。

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,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金,14亿人口巨大的内需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机会。

机会也包括消费、科技创新,甚至也包括一些传统周期行业最优质的公司。我们就可以看到,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很多中概股,他们依然是被全球追捧,A股也是一样的。

大家对于它的潜力,为什么那么看好?

还是在于,现在物以稀为贵,因为全球缺乏有效的需求,不像我们,经常还能有高成长的公司,而且品类多。

你看美国可能主要是科技股,我们是,要周期给你周期,要消费给你消费,整个的品类非常全。

特别这一次疫情反而是个验金石,疫情之前,特别是过去两年,大家会说,供应链会不会从中国向其他地方进行搬迁?

这次疫情看到的是,中国的社会治理能力强,经济率先恢复了正常化,中国内需市场的韧性强,就是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内需的大潜力。

老外他关注的不是短期波折,更关注的是,全球哪里有最好的、能够提供高收益的资产?这是最核心的。

而且我们一直讲,做全球大类资产配置,最终关注的本质是企业竞争力业绩。

第二个层面是估值。

国内有些人担心,从2015年以后,我们也承认,现在A股有些结构性的资产是高估的,甚至有点泡沫,所以有些人就比较担忧。

但我还是倾向于,跟欧美相比,我们估值更便宜,无论是金融地产、周期,我们的生产性、业绩可靠性比他们强。消费和一些科技股,我们的成长空间也会更强。

每次跟海外投资者谈到中国资产,特别是各个领域的核心资产,我都感觉他们很有信心,他们觉得你说的很有激情。

事实上,我们的确看到,在全球,中国这样子的一个沃土,既是新经济的沃土,也是传统经济的估值洼地,所以以一个中期的角度,三五年的维度,现在在全球配置中间,中国的性价比依然是非常好的。

未来10年,甚至是20年,可能是一个专业投资者的时代,它虽然是一个权益投资的大时代,但这个投资是专业投资者,是机构投资者。

而不是像以前90年代、00年代,那时候散户追涨杀跌横行的那个时代,越来越成熟了,因为整个投资理念就开始要趋于怎么来管理风险和回撤,怎么来选到最优秀的公司。

最好的核心资产是

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

问:未来核心资产的机会在哪里?风险在哪里?

张忆东:核心资产这个说法,在2006、2007年就开始提了。2014年以后,我开始更深入思考核心资产究竟有什么内涵,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大蓝筹,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到一个存量经济,我们的整体规模已经世界第二了,而同时我们经济结构调整,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,成为GDP贡献的主要力量。

后来我发现各行各业它都有核心资产,就像巴菲特所说的有护城河的,这只是核心资产表现的一个方面。

但行业和行业之间也有差别,所以从产业的角度来说,最好的核心资产是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,比如说有科技创新性,能够立足于中国内需,并且能够抓住海外全球的市场,从而在全球竞争中竞而胜之。

你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的一些先进制造业,无论是机械、化工、电力设备,甚至TMT领域里面,已经涌现出来一些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资产。它在国内的细分行业里边前两三名,而在海外而至少已经跃居到了第一阵营。

这些资产是核心资产,它可能不像制造业跟海外的类比,它就立足于国内的消费需求,中国人喜欢的服务相关的需求,那是中国特色的。这就变成什么?中国是世界的,它就是有活力。

所以从产业的角度我来稍稍说一下,我所看好的叫To B、To C和To G。

比如说军工,它的需求方是政府。全球进入到一个大国博弈的时代,外部环境复杂多变。

To G这一块就是政府采购的,无论是军工安防以及民生工程,这些领域里边最优秀的公司,它的需求是稳定的,这里边是有机会的。

To C今年反映的就比较明显,无论是TMT还是消费医药,主要是民众的需求,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带来的需求,这些的赛道很好,所以这些领域里边的好公司是很多的,甚至好公司还会有自我更新。

最典型的比如说像科技巨头,科网巨头,它又有科技属性,又有消费属性,就像苹果、特斯拉、亚马逊。

我们的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美团、京东、拼多多、小米为代表的这一群,有互联网属性又有大数据,未来可能是人工智能方向的发展。

在中国这样的沃土,我们的内需市场足够大,再加上科技在不断的发展,对于这些领域,说实话你买贵了一样亏钱,他回撤30%也很正常。

虽然很喜欢这个领域的核心资产,经过了过去一年半左右,他们也涨了很多,长期这些公司还是非常看好,我们过会再讨论怎么来买,以什么样的一个价格买的问题。

有金刚钻才能揽这瓷器活,我现在一般不建议个人投资者、在从众心态下,去买那些特别贵的。

比如你如果在2000年,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前去买了英特尔,今年刚刚解套,20年了。

我提到核心资产,只是告诉大家哪些领域有好东西,但是真正的来选择什么时机、买多少、什么时候该重仓,真的是术业有专攻。

To B,比如说一些计算机、或者叫帮助制造业升级的大数据、智能制造、物联网这些,能够让中国从现在大而有点不强,变成了又大又强。

所以中国传统领域里边的一些龙头公司,刚才讲的化工、建材、机械,好像以前的印象就是傻大笨粗,觉得谁当董事长,这个企业也大差不差,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

经过过去4年的供给侧改革,它是赢家通吃,剩者为王。

剩下来的无论是ROE,还是整个资本开支更加向头部公司倾斜,头部公司显示出来了它的阿尔法。龙一龙二龙三的竞争力都不一样。

从产业的角度来说,我对于To C产业逻辑共识的更强。但是从公司的弹性来说,To B和To G里边也有好东西。

估值不能只以静态的PE来衡量

我们来讨论一下估值,估值可以说从2004年之后,很多人想着估值就会觉得就是一个PE。

比如说互联网新能源车,特别是像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化的,未来可能变成智能终端的这种的;

还有像生物医药,像一些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,它压根没有盈利,甚至都没有收入,这些他可能就有管线的价值。

所以估值的贵,我觉得真的不能够只是以静态的TTM的PE来衡量,否则中学生都可以做基金经理了。

恰恰我觉得是需要关注什么?他的动态、未来。

因为我们投资就是投资未来。

比如说最起码未来现金流的折现,他现在是没有现金流的公司,但是5年以后他爆发了,可能增长是超几何基数的增长,未来现金流的折现。

还有些可能看他的整个的产业的规模,现在很小,但未来需求爆发。

我前些年一直跟大家讲的一个理念,核心资产不怕跌、跌不怕、怕不跌。

怕不跌就是说太贵了,全面泡沫化了,好东西也很难受,它的确是很好,但是你在高位去买就会很煎熬。

而且最怕的什么?就是个人投资者,他低位不买,都是高位去追高,然后跌下来割肉,这就很麻烦。

相比之下,资深基金经理的优势就体现出来,一是经验,二是对于产业的理解和认知远高于一般投资者。还不只是说行业之间,而是说行业里面的公司与公司的差异都更加了解。

普通投资者要抛开追涨杀跌的思维

9月、10月是逢低布局的好时机

我们再回到刚才聊到的权益大时代,这个大时代已经跟过去的30年,追涨杀跌的散户主导的时代不一样了,而是进入到了一个专业化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。

我觉得现在答案已经很明了了,投资者怎样能够更好的分享到中国权益时代的红利,有一个秘诀——定投,如果有闲钱就不断地定投。

公募跟私募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门槛低,适合广大老百姓的理财,而且在理财的时候一定是要抛开以前追涨杀跌的思维,而是在做长期的财富管理,把钱交给长跑冠军。

长跑冠军就是能够在调整的时候,遇到风险的时候控制回撤;上涨的时候能够给优质的公司准确定价。

比如说现在,你可以看到多数大家有共识的赛道都不便宜,但不便宜和泡沫、骗局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因为有些行业不便宜,就看它的这种增长,看他的其他的定价方式,而不能够只是看PE、PB。

如果你只用一个很简单的PE、PB的尺子,往往就会错失了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期,特别是对于新兴消费,包括一些医药、科技更是如此。

所以把钱交给资深基金经理,才是普通投资者去赢得未来10年、20年中国权益资产大时代红利的秘诀。

包括我自己,因为不能买股票,所以都是基金定投,分享权益投资大时代。

美国80年代跟我们现在有点像,我们人均GDP跟美国80年代初是相似的,1万美金左右,那个时候美国也开始了专业化的投资时代,无论是波动率、换手率也都降下来了,然后整个市场越来越成熟。

如果你在80年代初去买巴菲特的股票,持有到2016年,收益大概将近800倍,所以控制回撤也是一个复利的源泉,否则今年大涨明年大跌,就像玩游戏一样,到头来一场空。

因为大家一哄而上的时候,未必是买入这些好标的最好的时机。反而,市场开始悲观了,比如又开始担心美国大选或者中国的货币环境等等,其实拉长了看,这些短期风险因素、政治因素都是扰动,所以,我认为9月、10月,其实是逢低布局中国各个领域最优质资产的好时机。

现在,中国在全球是估值洼地,金融、地产之类的周期性核心资产,它们的分红收益率有点像可转债,但比可转债的性价比更好,这是传统行业的核心资产。

至于消费、医药、科技,它们的长期逻辑还是很清晰,但是前段时间真的是多多少少有点泡沫了。

互联网巨头成长天花板远远没看到

港股优质资产会享受到经济复苏红利

问:如何看待港股的机会?

张忆东:我刚才说的中国核心资产是包括A股和港股的。

我们要把港股作为中国资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因为它里边绝大多数优质资产是内地的,传统行业像金融地产,比A股更便宜,AH股溢价现在是38%,也就是A股比港股贵了38%,这是2014年11月互联互通之后的历史高位。

很多人说这些东西便宜可能会是个陷阱。

我不这样看,一旦经济复苏的预期在海外开始发酵,特别是11月,随着美国的疫情和美国大选能够明朗化,疫苗能够有三期临床,开始量产,美国大选也尘埃落定,那个时候整个的中国资产,特别是更便宜的港股里边的这些优质资产,会享受到复苏的红利以及人民币升值的红利,所以便宜的标的在港股更有爆发性。

也有些不便宜的,比如说科技、消费、医药。

在科技领域,港股跟A股是一个完美的互补,因为A股科技偏硬件,而且品类更多,而港股的科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互联网,而互联网又有消费属性,又有科技属性。

未来中概股的回归,以及更多代表国内新经济的企业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,所以港股的互联网的巨头们在香港市场相聚了——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美团、小米、拼多多、京东这些为代表的科技互联网巨头,它们成长的天花板还远远没有看到,所以它的成长性足以消化现在的高估值。

新兴经济领域里面,港股还有几块,一是特色的新消费。

比如说物业、教育,还有像一些品牌的食品饮料、纺织服装,都是在全球有竞争力的,现在的性价比也还是很好,属于高增长、高估值。

第三类就是生物医药,现在也是跟A股形成比较好的互补。

风格切换最快在11月

现在只是成长风格的扩散

问:怎么看风格切换这个事情?

张忆东:现在只是风格的平衡。

从全球的角度来说,大家对复苏的信心并不是很足,所以如果说有风格的切换,最快的时间节点是11月,还不是现在。

现在只能是说阿尔法策略的扩散,成长风格的扩散,或者说成长股投资范围的延展,延展在哪儿?从消费、医药、科技延展到一些周期里边的阿尔法。

周期里的阿尔法不是板块的机会,而是说经济弱复苏。经济不需要很强,经济只要最坏的时候过去了,里面比如说像化工、机械、造纸、电力设备新能源、建材这些领域里边最好的公司,它经过过去4年供给侧改革,已经形成了自身经营的差异性,比普通的行业,所谓的落后者强太多了。

所以这一类的资产我形容为“有点阳光能灿烂的周期的成长”。

周期有的时候也是能成长的,只要顺着它的时间来,只要经济是个弱复苏,那些周期里边的成长弹性比较强的核心资产,它的盈利恢复就是比较强烈的。

从高频数据来说,6月份7月份淡季不淡,包括最新看的8月份的一个高频数据,也还是蛮好,所以到10月份看三季报,这一类的周期成长还是比较好,但是你不能说它是一个切换,它本质上还是对于业绩、对成长性的关注度更高一点。

真正所说的那种风格的切换,今年是很有可能的,年底乱拳打死老师傅。

到最后一个月在这种资产配置的力量下,特别是像一些old money、一些外资、保险资金,它对于下一年度进行再配置,这相当于说是一个增量的钱,这个增量的钱就会关注股债这些比较关系。

如果说今年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地以后,又看到了海外复苏的迹象了,到了年底很可能全球的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有一个收敛。

带来A股、港股周期价值股逆袭,我称为格雷厄姆的烟蒂也有发光的那一刻,但是这种的切换要注意,可能是很猛烈,但是短暂,如果要做,坦率说不要做右侧,而是做左侧。

比如说11月你观察到海外复苏的迹象,特别是美国12月的订单,就是圣诞季的订单,如果这些超预期了,再加上疫苗出来以后,大家可能更加预期明年的上半年有一个全球复苏,如果这些发生了,年底的风格切换是个大概率。

但是现在只能说我们要找性价比好的资产,但是还不要急于假定风格一定会切换,来得及,你到了11月更清晰了一些。

不用担心某些大国对我们各种限制

双循环有这两点机会

问:最近双循环这个词非常热门,在双循环格局下,对于科技、医药、消费这些赛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?

张忆东:双循环非常重要。

我们现在是以内循环为主,双循环驱动,我们该改革开放还继续改革开放,该利用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,最优秀的技术,我们态度还是积极的,胸怀是开放的,这个是一个字面的理解。

对于所谓的机会,是有几点:

第一点,需求立足国内市场。对外开放,我们可以把中国需求更好的辐射到海外,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说发达国家,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投资以及资本市场,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这种红利。

当然他们的投资就像招商引资一样,也会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,对外开放要作为一个战略也还是很清晰的。

第二个层面,我们会看到创新。

现在有些人就很担心,觉得说某些大国对我们各种限制,一方面,在先进制造业我们本来就有优势,海外都很认可,在一些高精尖的领域,我们可以跟欧洲、跟更广泛的发达国家来形成一些合作,中国的先进制造业的空间以及技术突破可能会更加便捷。

最近我们就看香港有一个公司,此前大家觉得它是一个老二,或者说是谁谁谁的替代者,但是最近它的国际化的步伐被大家更多认可。

只要是一个开放的、双循环的这种心态,科技应用场景更广阔,科技股的估值边界也可以更加开阔,成长空间也会更开阔一点。这个是自上而下的角度。

至于说生物医药,因为现在很多海外药在中国都有设厂,以及一些留学回来的科学家,一些做生物医药的专家,趁着资本市场发展的东风,无论在科创板上市,创业板上市,还是在港股上市,都反映了既能够发展我们的内需,又能够对外开放。

它就可以突破封锁,突破一些势力对于中国的磕磕绊绊。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,我们从双循环的战略应该对于中国有内需驱动的长赛道更有信心。

热门产品

更多 >

大道寰球全球精选组合六号A期(C类)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2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宁涌富谷雨19号A类份额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2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宁涌富谷雨19号C(A类份额)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8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盛泉恒元量化套利83号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2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勤辰森裕格上1号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5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盛泉恒元量化均衡82号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2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浑瑾岳阳G2号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2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明汯股票精选20号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2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文多文睿二期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2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量锐格享1000指数增强1号1期

登录可见

单位净值(04-15)

登录可见

近一年收益

或拨打理财热线 400-080-58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