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老龄化下的十倍股
摘要:本篇我们讨论日本老龄化下代表性十倍股的具体案例。
本篇我们讨论日本老龄化下代表性十倍股的具体案例。
一、消费降级下的性价比
随着老龄化这种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,同时经济增长停滞,容易伴随的阶级固化,贫富差距的现象,导致众多高性价比的消费崛起。
1、Seria
Seria是日本的百元店,一百日元相当于5块左右人民币。在日本百元店不仅可以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多数日用品,还具有一定的设计性,把没钱的穷困生活变得多彩。百元店的商品每月甚至每周上新,持续吸引客户购买。除了Seria还有大创、Watts、CanDo 等,期间都有不错的发展。
Seria是其中的十倍股或者说是百倍股。股价从2008年最低的36日元涨到2018年最高的6914日元,涨幅远超百倍。
毛利长期超过40%,ROE大于20%。近几年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以及竞争,虽然营收利润的增速下滑,但是总量上依旧保持稳健。
2、迅销集团(FAST RETAIL-DRS)
旗下品牌有大名鼎鼎的优衣库。
迅销集团股价从2002年触底就一路走上行趋势,到2021年涨幅超过40倍。
1999年以前,公司更偏重产品低价,1999-2002 年间,不断强化低价优质理念,提升产品性价比,诞生了摇粒绒等明星单品,逐渐跑了出来并拥有一批消费群体。低价帮助优衣库发展,但长远来看过于辛苦。2004年公司放弃绝对低价,强调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性,打性价比,主要产品价格带上移,单店收入得到显著提升。
自 2010 年开始,面对本土市场增长趋缓、日趋饱和的情况,加速海外扩张力度,以中国市场为重点。2009-2019 年,本土门店数仅增长3.2%,海外门店数增长141.9%,中国门店数占海外门店的51.6%。海外市场帮助优衣库保持持续增长。
日本的性价比领域跑出了很多企业,类似的还有无印良品 ,高性价比家具nitori控股(宜得利),平价眼镜零售商Jins 等都通过抓住了日本消费者“高性价比”的消费需求。日本还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零售模式,简小精悍的便利店如7-11便利店(Seven&I Holdings)、全家(FamilyMart),廉价药品及日用品零售的药妆店折扣店,如Matsumoto Kiyoshi(松本清)、COSMOS PHARMACEUTICAL Corp(科摩思 )、Pan Pacific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rp(唐吉坷德连锁折扣店)等。
二、老龄化直接相关的医疗医药
随着日本老龄化的进程,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刚性上升,其中养老金支出就要占一半。养老里医药和医疗又是不可以避免地增长部分,不少企业凭借老龄化需求起家。
1、中外制药
中外制药从2008年的低位涨到2020的高位,涨幅超过14倍。
中外制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,由原中外制药(Chugai)和日本罗氏制药(Nippon Roche)合并而成,这两家公司分别于1925年和1932年在日本成立。1987年9月,日本罗氏公司推出口服抗癌药物氟铁龙,两年半后年销售额达到100亿日元。
2002年10月,罗氏获得了中外制药的多数股权,使其成为罗氏集团的一员。双方同意中外制药继续上市,并保持管理层的独立性。因此,中外制药不仅能够利用罗氏在销售和开发方面的协同效应,而且能够自主进行商业决策。
随着罗氏抗癌药物的加入,中外制药自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日本肿瘤领域的第一份额,中外制药还拥有世界级的抗体工程技术和中型分子药物发现技术。
在医保政策改革的背景下,1980-90年代大型公司多数增加了对研发的投入,日本本土新药占比提升,日本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得到改善,包括中外制药在内的大公司间接受益。2000年后,医保降费幅度趋缓,医药大板块开始受益。
和大部分创新药企业一样,中外制药凭借高研发投入,通过深厚的创新管线积累获取新药溢价,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。